如今,聽到孩子不愛學習、甚至討厭學習的情況越來越多,不少孩子沒有從學習中找到樂趣,越大越沒有動力,甚至很多成績優秀者也不例外。
表現在:
要么老是貪玩,對學習不當一回事,心思不在學習上,功課馬虎草率;
要么把學習看成負擔,被動地應付學習,不上進;
更嚴重的破罐子破摔,學習成績差,還伴隨著行為散漫,曠課、遲到,甚至不上學的情況……
以上總體的表現都是學習被動,沒有興趣。
但是,這樣的兒童不僅大多智力正常,甚至不少智力超常。
常聽到家長或者老師說:“這孩子很聰明,如果能把一半的心思放在學習上,就能考個好成績??伤褪秦澩?,不愛學習……”
那么,既然厭學的形成不是智力因素造成的,那是什么原因呢?
通常來源于孩子對學習的感覺、孩子學習的能力和功課的掌握程度。
厭學的兒童對學習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苦悶感,一提到學習就心煩意亂,焦躁不安,他們的學習感受極度不良。
如何幫助孩子消除學習中的困難感?這要從家長的做法、孩子的狀態、學習要求與孩子能力的匹配度三個方面來調整。
一家長的做法
家長的陪伴或者輔導姿態也是孩子學習的外在環境,有的家長給的是動力,有的則給的是反向拉扯的力。
1. 注意營造“客觀”的學習氛圍
大部分家長,一說到學習,就—臉嚴肅,甚至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,讓孩子感覺學習是一件非常辛苦、無趣的事情。
而且還不能犯丁點兒錯,否則又是批評又是否定,一點都不客觀。
把這學習的氛圍搞得既壓抑又沉重,讓孩子對學習敬而遠之,避之若蛆,有時候還嚴重影響親子關系,彼此不滿,情緒糾纏。
而客觀的學習氛圍,彼此都能輕松面對學習任務,該怎么樣就怎么樣。
大人沒有那么多的較真和壓制,孩子也沒有那么多的厭煩和抗拒。
2. 少干擾
孩子玩游戲的時候,我們家長都知道不要總是去打擾孩子,不然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。
然而,在輔導作業和學習的時候,家長漸漸就忘了"少打擾"這個原則了。
看到孩子做的不好,馬上就去干涉,雖然有幫助孩子快點改變的良苦用心。
然而,事情的真相是,經常把孩子干擾得很煩躁。
所以,千萬不要當直升機父母,孩子做什么都介入,經常干擾孩子的進度。
那就有家長疑惑了,那我們這不能管,那不能介入,我們家長還能管什么,怎么管呢?
我們家長在大的方向和關鍵點上提醒孩子就行。
管的尺度是:
孩子能自己管的,我們不管。
孩子練習一下,能自己管的,我們也給他空間,逐漸放手。
孩子暫時還無法自我管理的部分,我們來管。
二孩子學習的狀態
學習者通常有三種類型:
1 輕松愉悅的學習者,甚至是對學習很熱愛的終身學習者。
2 平淡學習者,需要學習也會去學,學的過程不屬于非常主動,但也不算很被動,談不上愛學習,也談不上不愛學習,屬于中間狀態,是大部分人的寫照。
3 不愛學習者,有可能是對學習內容沒有興趣,也有可能對學習方式不適應不喜歡,總之,對學習不是那么感冒。
那么,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呢?你的孩子目前又是哪種學習類型?
知道了孩子目前學習的類型,所處的現狀,我們就可以考慮,怎么樣把孩子從對學習平淡和厭煩轉向熱愛?
首先,家長心態要放平。
孩子越不愛學,越有情緒,調整的步子和節奏越要慢。
家長要扮演理智的角色,把對孩子不切實際的目標降下來,確定一個合理的目標,并且適當監督,讓孩子逐步達成目標,積累掌控感。
例如孩子非常不愛寫作業,一提寫作業就苦大仇深:
家長開始的目標就只是他愿意寫,能完成;
在此達成了的基礎上,才是完成的速度快,準確率高;
最終讓他越來越愿意學習,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提高考試成績、班級排名。
其次,調整孩子的學習狀態,就是調整孩子對學習的感覺,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他可以,學習不難。在這個過程中,家長的態度和表達很重要。
打比方孩子考了70分,通常家長會生氣郁悶,責問孩子怎么錯了這么多,才考了這么點分?
而正確的做法是:
1 家長先放好心態,平靜些可以問孩子對這個成績滿意嗎?哪些滿意,哪些不滿意?
2 正向強化一下,孩子平時做的好的地方。
3 問孩子覺得怎么做還可以提高?他希望下次提高多少?
4 表達一下家長的態度,然后跟他制定個合理的提高目標和日常計劃。例如每天做5道口算題2道應用題,暑期堅持2個月,數學提高10分。
5 最后,計劃制定出來,張貼在顯眼的位置,并且持續的觀察和調整,以達成效果。
三孩子學習的狀態
學習要求孩子,既要有專注力、邏輯思維力、記憶力,這些基礎能力;
還要有逐步養成的進階能力——停下來做別的事情的停止力、開始做的行動力、持續完成的意志力和堅持力。
這些能力在孩子學習中的呈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,而是經年累月的養成。
例如三四年級有的孩子理解不了應用題或者圖形題,實際上跟他現階段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沒發展好有關,家長就要多一點耐心,仔細講解、重點輔導,最終還要耐心等待。
因為大腦功能的發展實在不是孩子、家長發揮下能動性就可以的。
比如,有的孩子做作業前磨蹭,是由于缺乏停止力。
他明明也知道該去做作業了,但他無法從當前的游戲玩?;蛘哒龔氖碌哪硞€事情中停止下來。
停止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,很多大人也經常做不好。
就讓我們有意識、有耐心的,與孩子一起多練習吧。
家長越能精確的評估孩子的各項能力發展與學習要求的匹配度,家長越能降低期待,用心疼和欣賞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。
也更有利于從客觀現實和孩子實際出發,制定出符合當下的學習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