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之事,
常成于勤儉而敗于奢靡。
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。
一粥一飯,當思來之不易。
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。
為了積極落實習大大提出的“厲行節約、反對食品浪費”精神,進一步增強學生愛糧節糧意識,共建節約型校園,我校開啟了糧食節約月活動,通過班會、板報宣傳等多種方式積極倡導全校師生進行“光盤行動”。
一碗米飯是怎么來的?
以為
米桶 — 淘米 — 煮熟 = 米飯
實際
整地 — 育苗 — 插秧 — 除蟲除草 — 收割 — 干燥篩選 — 米桶 — 淘米 — 煮熟 = 米飯
一粒米千滴汗,
粒粒糧食汗珠換。
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,
每一粒糧食都值得溫柔以待。
餐桌雖小,
卻傳承了中華民族
文明有禮、節儉惜福的優良傳統。
我們要做到:
1、節約糧食,適量定餐,減少浪費,無特殊原因飯菜要吃完。
2、不偏食、不挑食、不攀比,以“光盤”為榮,以“剩飯”為恥。
3、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,不夠再添,不扔剩飯剩菜。
4、看到浪費現象勇于制止,互相監督和提醒,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。
5、做節約宣傳員,向家人、親戚、朋友宣傳浪費糧食的嚴重后果。
6、到飯店吃飯時,點飯點菜不浪費,若有剩余的要盡量帶回家。
美德即知識,美德也需要教育。我們播種一個動作,便收獲一個習慣;播種一個習慣,便收獲一個品格。好的品格是人生益友,在未來的人生路上將會是一盞明燈,既照亮自己,又引領他人。
今種一粒粟,將收萬顆子。今日從珍惜盤中一粒米、感受粟米一份情開始,來日終將成長為一名充滿責任感,懂得勤儉節約的新時代國之棟梁!
盤中粒粒餐,皆是辛苦淚,節約糧食,杜絕“舌尖上的浪費”,從培文學子做起!